稅率降至13-后,我們怎么應對客戶的降價要求?
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1999/xhtml">>
>
這兩天估計朋友被這段文字刷屏了: 增值稅稅率,4月1日起將由16%改成13%。請:之前與我司有合同16%稅率發票的客戶,將款項轉入我公司賬戶,以便我司近期將16%發票開給您。合同簽約未付款或只付了預付款的,四月一日起發票稅率自動改成13%,我司不承擔差價!
如果你的客戶要求你的產品降價怎么辦? 是降還是不降?
3月5日,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中,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: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,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,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:
■ 深化增值稅改革,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%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%;
■ 將交通運輸業、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%的增值稅稅率降至9%,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;
■ 保持6%一檔的稅率不變,但通過采取對生產、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,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,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、稅制簡化方向邁進。
■ 本次降稅率統一在2019年4月1日起施行
這一減稅政策出臺后本是對制造企業的一項重大利好,但有不少老板反映,他們的客戶借機提出了降價要求。基于政府提出增值稅從16%降至13%,降了3個百分點,所以價格方面是否也能降低3個點。
從感覺上來說,似乎給客戶下降3%似乎是合理的,那小編來給大家算一下這筆賬,現在假設你的采購成本是100元,成交價是120元:
如果按照原本16%增值稅率:
進項稅是100*0.16=16元,
出項繳稅是120*0.16=19.2元,
納稅額為:19.2-16=3.2元。
實際利潤為120-100-3.2=16.8元。
按照新的增值稅為13%:
進項稅是100*0.13=13元,
出項稅是120*0.13=15.6元,
納稅額為:15.6-13=2.6元,
實際利潤為120-100-2.6=17.4元。
這意味著降低增值稅,讓老板們少繳納了17.4-16.8=0.6元增值稅。
但如果你給客戶降價3%,成本價還是100元,而成交價是120*(1-3%)=116.4元。
按新的13%增值稅率,
進項稅是100*0.13=13元,
出項繳稅是116.4*0.13=15.132元,
實際進項抵扣后,
納稅額為:15.132-13=2.132元。
實際利潤為116.4-100-2.132=14.268元。
這比原來未降價未減稅
少賺了16.8-14.268=2.532元,
利潤減少了15.1%!
這不算不知道,算了嚇一跳。
不是說好降3%的嗎?
怎么利潤一下降了15%?
其實在你給客戶降價的情況下,
如果你的廢塑料成本沒有同時降價,
那么你的利潤將損失將近15%。
所以,
買賣有風險,降價需謹慎。
借勢要求上游或下游都要降3%價格的企業,就是想趁機降價,一些老板也不得不接受,但企業實際是虧損的!其實國家降稅率,并不是對銷售價格也降低了同樣的百分比,與商品價格是無關的!
相信大家對“增值稅基本稅率將由目前的16%降至13%,10%降至9%”已有所了解,有些企業就有疑問了:“我們降稅率前和降稅率后簽訂合同含稅價合同為好,還是簽訂不含稅價稅為好?”
增值稅降低雖然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,但是距離正式的財稅文件出臺,仍需要一段時間!因而,在等待政策出臺的過程中,企業和會計務必做好準備!
1、如果A公司,賣了一批16%稅率的貨物給B公司,合同約定含稅售價為580萬元。
A公司的銷項稅額為:580萬/(1+16%)*16%=80萬
A公司的銷項稅額變成:580/(1+13%)*13%≈66.7萬